您好!欢迎来到河南人物网!

王羲之|以筆成仙

1.jpg

王羲之|以筆成仙。


前一段一直覺文徵名的字好,也覺啟功字好,今日看王羲之的字,頓覺天下字只有王羲之獨好,有一種其他書法大家顿失神采感覺。看著王羲之的字,總感覺不現實,感覺非人力所能達到的境界,像自然之鬼斧神工,感覺此為仙體神品,筆端帶有仙氣。如果依照網絡小說的思路,任何的人才能達到極致時,都可位列仙班,那王羲之應早已是神仙了。



故事一:蘭亭集序

1.jpg

行楷《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353年,晉穆帝),農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在會稽山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與當時的名流高士謝安、孫绰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聚會。大家輪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並公推此次大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於是《蘭亭集序》橫空出世。遙想當年盛會,名士雲集於蘭亭,該是多麼有想像力的一件事情!


《蘭亭集序》描繪了蘭亭的景致和聚會的樂趣,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漢。時喜時悲,喜極而泣而悲,文章也隨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盪,再由激盪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語言簡淨而意味深長,突出的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風格。且其文字玲瓏剔透,琅琅上口。《蘭亭集序》成為名篇佳作當之無愧。




【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以爲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QQ截图20160310084732.jpg

說明:據說王羲之的真跡早已不存於世,唐代精摹本歷來被當作真跡看待。由於年代久遠,且本帖久負盛名和王羲之其他墨跡一樣,對它的摹刻年代一直有不同的推斷,有稱宋摹的,有稱唐摹的。據此,我們不做深究,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欣賞到一代書聖之遺寶,足以。



故事二:東床快婿

QQ截图20160310084718.jpg

琅琊(今山東臨沂)王氏在晉代可謂權傾一時,熾盛隆貴。王羲之的祖父王正為尚書郎,父親王曠淮南太守,曾倡議晉室渡江,於江左稱制,建立東晉王朝。堂伯父王導為東晉的宰相,聞名於世。另一位堂伯父王敦是東晉的軍事統帥。乍一看,王家儼然是東晉屈指可數的的豪門大士族。


晉代士族大姓都非常重視門第,在婚姻上講求門當戶對,當時的大士族郗鑒想與王氏家族聯姻,就派門生到王導那裏去。王導喜,就讓來人到東廂王氏子弟處挑選。門生逐一觀察了王氏子弟後,回去向郗鑒匯報說:“王氏的諸子弟都不錯。他們聽說郗家派人來選女婿,一個個都衣著整齊、神態矜持。只有一個在東床上袒胸露腹地吃東西,好像沒有這回事一樣。”郗鑒聽了,說:“這正是我要找的佳婿。”後來一打聽,才知道在東床上袒腹而食的正是王羲之,結果呢?結果就是郗鑒將女兒嫁給了他。“東床快婿”的成語就由此而來。


王羲之 - 《行穰帖》


楷書 《黃庭經》


故事三|書成換鵝

QQ截图20160310085041.jpg


王羲之生性愛鵝。會稽有位老嫗養了一只鵝,鳴生很動聽。王羲之想買而老嫗不賣。於是有一天王羲之帶著親友坐著車來觀鵝。老嫗聽說王羲之要來,就把鵝殺了,煮好了等著王羲之來。王羲之因所愛之鵝因其慾看而死,感慨惋惜了多日。山陰有一位道士,善養鵝。王羲之去他那裡觀鵝,非常高興,堅持要買鵝。道士說:“如果你肯給我書寫一部《道德經》,我就把這群鵝都送給你。”王羲之欣然允之,書寫完畢,帶著一籠子的鵝歡喜歸家而去。說到做到,不以勢欺人,合理換取心愛之物,哈哈!果真是個好青年。



QQ截图20160310085051.jpg



天質自然、風神蓋代


QQ截图20160310085143.jpgQQ截图20160310085205.jpg

王羲之 -楷書 《樂毅論》 Wang Xizhi Calligraphy " Le Yi Lun "


《乐毅论》是三国时期魏夏侯玄(泰初)撰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论述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以待田单之徒,长容善之风,以申齐士之志。使夫忠者遂节,通者义著,昭之东海,属之华裔。我泽如春,下应如草,道光宇宙,贤者托心,邻国倾慕,四海延颈,思戴燕主,仰望风声,二城必从,则王业隆矣,虽淹留於两邑,乃致速於天下,不幸之变,势所不图,败於垂成,时运固然,若乃逼之以威,劫之以兵,则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齐之士流血于二城之间,侈杀伤之残,示四国之人,是纵暴易乱,贪以成私,邻国望之,其犹犲虎。既大堕称兵之义,而丧济弱之仁,亏齐士之节,废廉善之风,掩宏通之度,弃王德之隆,虽二城几于可拔,覇王之事逝,其远矣。然则燕虽兼齐,其与世主何以诛哉。其与邻敌何以相顷。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顾城拔而业乖,岂不知不速之致变哉,顾业乖与变同,由是言之,乐生之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



QQ截图20160310085224.jpg王羲之小楷《佛遗教经》



QQ截图20160310085544.jpg草書 《十七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