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早报《文创周刊》 出品——
积健为雄,大美无言
——申喜贵写意花鸟画作欣赏
贾德江/文
作者简介:申喜贵,木言斋主,1955年生,河南内黄人,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现为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副教授、安阳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榜书家协会理事、濮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澶州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新闻书画院副院长。
中国画是人类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瑰宝,大写意花鸟画则是中国画领域最具典型性、本体性和表现性的艺术形式。其点线块面的交织、浓淡干湿的互破,收奇趣于象外,出大巧于意中,一片化机弥漫于纸上的神奇视觉效果,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画种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阔笔纵横、墨渖淋漓的生命状态,使申喜贵几十年矢志不渝地默默耕耘在这片土地上。他喜欢大写意的那份潇洒,那份率意,那份酣畅。这位受过高等美术院校系统训练过的、身为市美协副主席的花鸟画家,沉稳而练达,坦诚而睿智,他的作品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撷自大自然的新鲜朴厚。树如屈铁,石如斧斫,气势磅礴,老辣苍劲,一点一拂,具含功力和气韵。在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后继乏人的态势下,他的那种雄强刚健、大气风神的作品是不多见的。
他的画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神情飞动,积健为雄,大美无言。画中所表现的题材不是那种传统图式的一花一叶、一石一鸟的小情小趣,而是傲立苍穹的松柏、饱经风霜的老梅、历尽沧桑的胡杨,画面散发出的气息和品格,如黄钟大吕,含弘光大,其间蕴含着崇高的美感和昂扬的精神。其笔墨的锤炼与丰富、绘画性的讲求、视觉张力的强化以及直指本心的语言表述,正如林语堂所言:“绘画是中国文化之花。”没有对中国文化的相应理悟,是绝对不可能在大写意花鸟画领域里有所建树的。他的画多为巨幅大画,以气势夺人,如“大风大声”,骨力遒劲,笔饱墨厚,气势雄浑。画家继承了文人写意画的笔墨表现形式,同时又有效地克服了明清文人画气势韵稀的时代局限,成功地将唐宋艺术所崇尚的的大气派、大格局输入笔墨之中,力求气足韵丰,溢出画表。他善画大景写意花鸟,不止于荷花之类的传统题材,更善于画古树老枝,虽笔意纵横、激情挥洒,却笔中有物、纯化有据,较多地顾及到物形物态与笔墨之间的联系,不至于流于空泛。此乃申喜贵操守的由正及变的创作思路,正如徐悲鸿所说:“艺有正变,唯正者能知变,变者系正之变,非其始即变也。”在当今画坛争奇斗胜,竞相变异的时风下,涌现了不少才子,但也普遍存在笔墨功力弱化、文化承载不足、精神品质贫乏的弊端。申喜贵表面上没有激进变异的先锋姿态,而实际上,他正以不急不躁的平和心态,踏踏实实地作着“打进去”和“打出来”的努力。
他在造型上不走极端,没有乖张怪戾的变形,而以笔墨的丰富性和表现生物的鲜活性而见长。在他看来,大野雄风、强悍瑰伟的大自然是最鲜活、最本源、最能感动人的地方,是引发他创作审美新的冲动和激情的策源地。他要从原始古树的形态中去寻找生命的节奏,他要从植物的群落中去寻找那生生不息的草木精神。他不止一次地走进深山老林、戈壁荒滩,将密林中老树、沙海中胡杨转换成泼墨,线条的水墨世界。由此形成张力弥漫的风格,既有物象的结构穿插之美,也有笔墨的自由表现,更有画家创作的激情抒发。
从笔墨表现上看,申喜贵的大写意花鸟以对书法的体味和经验入画,以笔形、笔性、笔感与墨色、墨层、墨韵乃至干湿浓淡的变化进行意象重组,改造了古代文人花鸟画图式,继而以中国特有的笔法线条,在物我的联结上,进行状物又抒情的概括,同时注入个人的气质、性情与学养。他不求潇洒惟求笔墨的凝厚,他不求飘逸只求笔墨的雄浑,这是他宁拙勿巧的笔墨厚度,才使他的花鸟画给人以壮美的感受。画中空间深度感很强,手段在于拉大墨色浓淡与用笔的虚实程度。这种空间传达方式是山水画中常用的手法,申喜贵将其移植到他的花鸟画创作中来,追求总体精神和气势,追求天机天趣,以体现一种无言的大美和一种大花鸟精神。正是由于他把写生当作通向创作源头的桥梁,使他避开了文人画的套路,而呈现出更为开阔的立意,更为气势宏伟而不失精微的图式,生机勃勃而意蕴无限,给人以尚势、尚趣、尚气、尚力、尚韵、尚法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在看似写意传统的点、线、墨、色中融入人情、人性、人格,始终以一种蓬勃活力与浓厚的生活气息,让大写意花鸟在现代语境中重现魅力。
毋庸置疑,申喜贵大写意花鸟画的显著特点是得之自然,不拘于自然,追求的是笔丰墨厚而意趣俱足的味外之味,以及那种妙合自然、笔墨神化,将意象的生机活力、精神内含融于一体的生命图景所溢出的格调和品格。从根本上说,申喜贵的画风乃是他的审美理想、个性气质、理论识见、学问修养的总体表现,也是时代的、民族的、精神的产物,是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转换和创造走出的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